濱州市呂劇團始建于1951年,其原身是山東省呂劇發源地,博興縣呂藝鎮莊戶劇團--“魯興劇團”。70多年來,在各級領導關心扶持下,發展成為現在享譽全省的濱州市呂劇團。2003年1月,因與濱州化工集團“文企聯姻”亦稱:山東省濱州市(濱化集團)呂劇團。是隸屬濱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,是全省建團最早、影響最大,發展較快的呂劇團之一,09年“濱州呂劇”名列市級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2011年5月又榮獲國家級“非物質文化遺產”名錄。
多年來,劇團始終堅持“二為”方向和“雙百”方針巡回演出于魯、冀遼及北京、天津等地。四次晉京演出,并曾在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專場演出,受到在京領導、專家和觀眾的好評。
目前團內擁有專業技術人員55名,高級副高級職稱19人,中級職稱22人。經常上演的傳統劇目50余出及小品、舞蹈、表演唱、器樂演奏等若干演出形式,是一支行當齊全、陣容可觀、藝術水準上乘、服務多樣化的隊伍。演出設施齊全,巡回演出方便,基層服務條件優越。
建團70多年來,先后有80多人,150余次在全國、全省和全市各種比賽、匯演中獲獎,劇團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,先進基層黨組織,1991年被山東省文化廳評為“山東省先進劇團”,1999年榮獲“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”榮譽稱號,2005年,團長荊延國獲“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”稱號、獲“山東呂劇十大名家”稱號、獲“齊魯文化英才”稱號。1986年《攀親記》在山東省第三屆戲劇月演出中獲導演、作曲等四個一等獎,1996年《灘回水轉》參加省呂劇匯演獲六項大獎,2004年《鼓韻》參加第八屆藝術節獲六項一等獎,同年《紅雪》獲省第三屆“泰山藝術獎”金獎。四次代表濱州晉京演出。榮獲省委宣傳部“精品工程獎”十連冠。由本團主創人員參加的現代呂劇《梨花雨》(音樂、導演、舞美、主要演員)獲2007年度中宣部“五個一工程”獎。2008年《鼓韻》獲首屆“泰山文藝獎”。2009年8月大型現代呂劇《楊廣和》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“五個一工程”獎,同時獲第二屆“泰山文藝獎”。2011年5月“濱州呂劇”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2012年6月《楊廣和》參加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,榮獲了“劇目創作金獎”“最佳表演獎”“最佳新人獎”“導演獎”“作曲獎”“表演獎”“舞美獎”等九項大獎,為山東省爭得了“優秀組織獎”。為濱州、為山東爭得了榮譽。市委、市府召開專題會議對劇團進行隆重的表彰及獎勵,劇團獲集體二等功,多人次受二、三等功獎勵,全團演職員獲嘉獎表彰。2012年現代呂劇《生命極限》以全票排名第一獲省委宣傳部五個一“精品工程”獎。2013年1月受省文化廳通報表彰。
在“超常規跨越式”發展的大好形式下,在經營文化理念的指導下,劇團領導班子審時度勢,以適應市場全方位多樣化的服務形式,用呂劇、歌舞、慶典三并舉的藝術形式服務于社會,服務于市場,目前,該團正以較強的整體藝術實力奮力拼搏,開拓進取,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,為把呂劇打造成濱州文化名片,做出更大的貢獻。